- 诗歌阅读的“五觉”
- 多向度阅读——诗歌读者的分身术
- 在诗歌危机的阴影下——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
- 文学和学术翻译的困难、应对与使命
- 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中的反爱情主题
- 小丑的多棱镜——《哈姆雷特》中的掘墓人
-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古罗马革命
- 无纸化学问——互联网时代的文献检索和知识拓展
- 中外团队合作在中国文学译介中的优势
- 艾略特与波德莱尔
- 德里达与乔伊斯
- 德里达与奥古斯丁
- 内战、征服与民族救赎——贺拉斯《颂诗集》1.2解读
- 奥维德流放诗歌中的皇族形象
- 帝国边缘的野蛮人:奥维德流放诗歌中的后殖民问题
- 罗马帝国的诗歌人质:贺拉斯的腓立比情结
- 诟詈的意义:奥维德长诗《伊比斯》研究
- 英语诗歌阅读的方法
- 语言与信仰:德里达与但丁
- 结构的悖论:德里达与蒙田
- Fictions of Nature in Wallace Stevens and Wang Wei
- 起源的梦想与补替的逻辑:德里达与卢梭
- 准超验与新启蒙:德里达与康德
- 另一种内战:罗马帝国初期的告密制度和政治审判
- 死亡盛宴: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
- 变形与重生:奥维德《变形记》与西方美术
- 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语境中的喀提林叛乱再阐释
- “野蛮人”概念在欧洲的演变:从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
- 符号学的解构之维:索绪尔与德里达
- 绝对知识的瓦解:德里达与黑格尔
- 奥维德《变形记》中罗马文化的主导权
- 卡图卢斯与欧洲爱情诗传统的确立
- 朝向上帝的否定之路:德里达与艾克哈特
- 德里达的遗产
- 哈姆雷特与绝境
- 在深渊边缘:德里达与克尔凯郭尔
- 知识与意识溯源:德里达与胡塞尔
- 真理与伦理:德里达与柏拉图
- 形而上学的自解构:德里达与亚里士多德
- 历时性哲学:巴赫金与德里达
- 向未来敞开的哲学:德里达与尼采
- 技艺之必要:原初语境中的贺拉斯《诗艺》再阐释
- 贺拉斯诗歌与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秩序
- 中间地带:贺拉斯诗歌的意义增殖机制
- 贺拉斯:希腊美学的罗马传人(上)
- 贺拉斯:希腊美学的罗马传人(下)
- 黄金中道与贺拉斯的哲学智慧(上)
- 黄金中道与贺拉斯的哲学智慧(下)
- 卡图卢斯的世界
- 卡图卢斯的语言
- 卡图卢斯的经验
- 卡图卢斯的幻术
- 卡图卢斯的印迹
- 奥维德的早期作品
- 奥维德《女杰书简》《女人面妆》介绍
- 奥维德《岁时记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
- 奥维德《变形记》的独创性
- 奥维德流放时期的诗歌
- 卢克莱修的《物性论》
- 由实入虚:郑敏诗歌的晚年转型
- “自愿贫穷”的传统与梭罗的意义
- 放逐、帝国、想象与真实:布罗茨基《致贺拉斯书》的奥维德主题
- 人类知识和价值体系的祛魅——《布瓦尔与佩居歇》的“反愚蠢”叙事
- 奥维德与俄国流放诗歌的双重传统
- 美的呈现与诗人的消隐——济慈诗学概论
- 弥赛亚精神与幽灵性:德里达与马克思
- 暧昧的修辞,暧昧的柏拉图
- 马克思与卢克莱修
- 诗人与皇帝的对峙——奥维德《哀歌集》第4部第10首解读
- 作为政治立场的艺术自治——奥维德《哀歌集》第二部解读
- 《莎士比亚墓志铭》与密尔顿的文学天命
- 庞德诗学的古罗马渊源
- 《物性论》与西方思想史的演进
- 《物性论》与蒙田的自然主义怀疑论
- 偏斜、自发性与偶然性:自由意志的自然主义解释
- 《物性论》与德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发展